当前位置:热点 > >正文
美欧日需求低迷冲击全球制造业
2023-08-10 16:14:50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8月10日报道 据《日本经济新闻》8月8日报道,全球商品需求正在下降。从制造业相关指数来看,全球29个主要国家和地区中,有七成都在收缩企业活动。商品短缺导致供应链平衡被打破,其严重程度堪比2008年的雷曼危机。消费重心由商品转向服务,亚洲需求低迷等因素也产生影响。仅靠服务业能否支撑起庞大的就业成为焦点。

日本海事中心称,进入2023年以来,从亚洲发往美国的海运集装箱数量一度同比下降20%至30%。某大型集装箱运输公司表示,需求虽然存在,但零售商的过剩库存尚未消化,不足以推动新的增产和运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给世界带来通胀压力的供应链限制几乎已解除。东亚调整防疫政策极大地促进了经济活动恢复常态。对于制造业来说,这有利于零件采购等生产过程的改善。然而,当前这一利好因素并未充分得到发挥,原因是缺乏实际需求。

市场人士密切关注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每月发布的全球供应链压力指数(GSCPI)。它根据海运费用以及主要国家采购经理指数(PMI)中与供应链相关的项目计算得出。它以零为基准,正值表示供应链比正常情况下更为紧张,出现供应受限的情况;负值则表示需求下降导致可供运输的货物减少,供应链的供求平衡被打破。

8月4日公布的7月份GSCPI为-0.9,连续6个月低于0。今年5月,该指数一度接近2008年11月创下的历史最低值(-1.59)。当时由于雷曼危机爆发,美国经济陷入衰退,金融机构无余力进行放贷,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的需求蒸发。

新冠疫情带动了宅家消费,使得商品需求激增。美国标普全球大宗商品公司海运分析调查专家指出,疫情结束使人们的消费模式由商品转向旅行等服务业,这对当前的需求减退影响较大。

此外,还有人认为,发达国家央行的货币紧缩政策也是原因之一。各大央行在疫情中的“大放水”令资产价格高涨,催生了过度消费。如今的激进加息又导致信贷收缩,使得需求下滑。

亚洲的内需恢复不及预期。法国化妆品巨头欧莱雅首席执行官叶鸿慕在7月份的财报会议上表示,在亚洲一些国家的销售额尚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商品需求不足导致全球制造业疲软。

美国供应管理学会公布的7月美国PMI为46.4,虽比上月有所改善,但已经连续9个月低于50这一荣枯线,创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历时最长的萎缩周期。电子设备和化工产品的订单量持续低迷。

标普全球公司发布的7月份全球制造业PMI已经连续11个月低于50,持续时间仅次于雷曼危机后的经济衰退期。在全球29个主要国家和地区中,有70%的PMI都低于50,企业活动出现萎缩。其中,欧洲的形势尤为严峻,该地区最大经济体德国的PMI仅为38.8,远低于荣枯线。

2023年二季度,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公司除汽车行业以外的主要顾客需求大减。其执行董事会主席薄睦乐在7月份的财报发布会上表示,下半年不会发生像中国在金融危机期间(通过大规模财政刺激)拯救世界的事情。该公司近期下调了其2023年全年的盈利预期。

日本7月份制造业PMI为49.6,连续两个月跌破50。半导体短缺情况的缓解使汽车生产有所恢复。但当前业绩总体良好的日本上市公司也无法逃脱外需下降的影响。

服务业成为当前全球经济和美国经济的引擎。它带动了就业规模的增加,立即衰退的风险也较低。但是,如果需求不足和制造业疲软持续下去,仅靠服务业能否支撑实体经济?人们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并未被打消。

德国科隆的一家电动货车工厂的工人在组装车辆(美联社)

X 关闭

往期话题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产业园区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