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络 > >正文
纳微科技:研究底层技术,攀登应用“冰山”
2023-08-14 09:42:47    上海证券报

“目前,纳米新材料已经应用在半导体、光电、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设备等多个领域,每一次‘毫厘之间’的叠加,都可能撬动一个新兴产业。”江必旺介绍,目前纳米微球技术的应用只是纳米技术应用的“冰山一角”


(资料图)

“在微观尺度下,纳米微球很小,肉眼看不见,想要认识它、研究它不容易,想要精准控制它就更不容易了。”科创板上市公司纳微科技董事长、创始人江必旺博士,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后留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他在研究纳米微球材料领域一干就是30年。

在从事纳米技术学术研究的基础上,江必旺敢于创新,率先在国内开展纳米微球材料的产业化研究与应用,突破了微球精准制备的世界性技术难题,填补了国内生物制药、平板显示、分析检测及体外诊断等众多领域纳米微球材料的技术空白。2021年,纳微科技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国内纳米微球材料第一股”。

随着纳微科技走上资本市场,纳米微球技术逐步走到聚光灯下,投资界将更多的目光投向生物医药的上游产业,如关键耗材、设备等这些纳米技术应用领域的“幕后支撑”,如今“纳米+”产业的聚合力、吸引力、创造力正被逐渐放大。

从科学家到创业者

攻坚底层技术

“纳米作为计量单位很小。一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举个例子,把一根头发丝平均剖成5万根,那么每根的直径大约就是一纳米。”江必旺是一位60后,戴着一副深度近视的眼镜,瘦小精干,每次被问及有关纳米的问题,他总是滔滔不绝、深入浅出地解答。看得出,这是他十分热爱的事业。

“纳米微球是纳米技术的一个分支。在微观尺度下,纳米微球很神奇,1克纳米微球铺开来,面积足足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而当颗粒小到一定程度,微球的性质和功能就会发生改变。利用微球的特殊属性,可以改变很多材料,改良很多特质。”江必旺介绍,在现代人生活中,纳米微球技术的应用已经初见端倪。例如鲜艳的油漆涂料、提亮肤色的化妆品、高精度LED显示屏等,加入纳米微球技术,可以使得原来的传统材料更鲜艳、更耐磨、更具特色。

“纳米材料打开了一个物质的新世界”。正如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预言:“纳米和纳米以下的材料结构,是一次技术革命,将引起21世纪又一次产业革命。”人们对纳米微球技术的进一步研发、应用,带来了现代工业的新材料革命。江必旺这样打比方说,纳米微球技术更像是“工业味精”,改变了很多工业材料、流程技艺。然而,想要精准掌握和控制纳米微球,那就要创新底层技术,而把这样的技术应用到实际产业,更需要跨越产业化“最后一公里”的鸿沟。

2007年归国后的江必旺,便做好了“坐冷板凳”的思想准备。那一年,苏州联合中国科学院建立了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是国内首个以“纳米”命名的研究所。从深圳北上苏州,从高校教授变身创业者,江必旺更像是一位“拓荒者”,带着10个箱子的实验器材和实验笔记落户苏州工业园区,“死磕”纳米应用的底层技术,从0到1去研究、去攻克技术,同时去拓展技术的产业化。

选择“最难路径”

填补国产空白

落户苏州工业园区,潜心研发10多年,从用于液晶显示的聚合物间隔物微球,到二氧化硅间隔物微球、导电金球,江必旺创办的纳微科技逐一攻破技术难关,并成功实现了产业化。然而,就在公司开始实现项目盈利时,江必旺偏偏又选择了一条“最难路径”——研发应用于生物制药领域的纳米微球技术。

众所周知,生物制药需要分离纯化,用纳米微球技术高效、精准去除杂质、提纯药物有效成分,成为江必旺倾注全身心血要去攻克的生物制药新材料关键技术。而当时,这一技术只掌握在少数跨国公司手中。2015年前,生物制药大规模分离纯化所需色谱填料/层析介质微球基本依靠进口,且进口价格一年一涨、一涨再涨。为此,江必旺憋着一股劲,自费购买上千万元的实验设备、材料,进行技术研发。这也意味着,公司要将仅有的一部分现金流,全部拿出来投入新的研发领域。

功夫不负有心人。纳微科技通过持续10余年的跨领域研发创新、技术进步与产品积累,建立了全面的微球精准制备技术研发、应用和产业化体系,自主研发了多项核心专有技术;成功将产品应用到生物医药领域,打破了国外领先企业长期以来的技术和产品垄断。“高性能微球的国产化,不仅可以降低中国高端生物制药成本,还提升了产业链的安全可靠性,同时,降低污染排放,促进传统原料药产业升级转型,提升了国内制药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江必旺说。

2019年,科创板设立并试点注册制的消息让江必旺十分惊喜。“有了科创板,硬科技企业可以借助资本的力量做大做强,科技研发可以更有底气,人才、资金都可以有办法解决了。”2021年6月23日,公司成功上市。因为标的稀缺,纳微科技上市首日涨幅高达1274%,刷新了彼时科创板上市首日涨幅纪录。

近年来,纳微科技已成为一家专门从事高精度、高性能和高附加值微球材料研发和生产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目前世界上少数几家可以同时规模化制备无机和有机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的公司之一,多项技术世界领先。“立足底层技术创新,将纳微科技做成一家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企业”。这是江必旺成立公司之初就立下的目标,如今成功上市,公司也一直坚持这样的理念发展,不赚快钱,唯实创新。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构建“纳米+”产业生态圈

纳米的价值远不止于此,纳米技术的应用场景更是可以无穷多。“目前,纳米新材料已经应用在半导体、光电、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设备等多个领域,每一次‘毫厘之间’的叠加,都可能撬动一个新兴产业。”江必旺介绍,目前纳米微球技术的应用只是纳米技术应用的“冰山一角”。为了加快技术研发与科技成果转化,纳微科技正充分发挥上市公司直接融资的便利,开始了“资本+科技+人才+产业”的“四链融合”式发展。

“从人才发展角度来看,我的创业路触动了一批科研工作者,激励了他们从科研院所走出去,投身于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化发展。”江必旺表示,目前公司吸引了诸多高科技人才,多次获江苏省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支持,公司也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纳微米球材料工程中心、江苏省高性能纳微米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今年初,纳微科技牵头成立了苏州市纳米新材料协会。公司还出资3000万元,投资了微球产业基金,希望支持创业企业,带动纳米新材料产业发展。“我们会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欢迎更多科研者、投资者、合伙人的加入。我相信,一群人的力量一定更大。”江必旺说。

据了解,2010年,纳米技术应用被苏州确立为区域战略性产业;2021年,苏州纳米产业被工业和信息化部列为第一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纳微科技作为产业集群中的龙头企业,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产业前瞻等多个重任于一体。目前,苏州纳米新材料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总体规模全国领先,约占全国的30%。数据显示,2022年纳米产业相关企业1128家,产值规模达1460亿元。苏州纳米产业也从纳米“基础研究”延伸至“多种应用”,逐渐构建出“纳米+”产业生态圈。

“苏州的纳米产业集群,代表了中国纳米产业的最高水平。”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张淑梅说,牢牢掌握底层技术后,“纳米+”将赋能百行千业。“在长三角这片创新的沃土上,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更多‘极致技术’能在这里碰撞、交融、裂变,奔腾不息。”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X 关闭

往期话题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产业园区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